会议室中对声音一般要求明亮、清晰,响度要适中。在布置会场时,讲话者不可能到现场试音。因此,要想在现场扩声时达到明亮、清晰的声音效果(响度正好但不啸叫的要求),话筒的选择与摆放就有一定的学问。
1、话筒的选择
由于不同的话筒对不同的声源有不同的效果,因此在选择话筒之前必须深入了解话筒的技术特性、性能优劣以及适用场合。话筒选用时除了要考虑话筒的灵敏度、输出阻抗与调音台输入阻抗的匹配等电声指标外,在会议室内还需要考虑话筒的指向特性、频响特性以及话筒的外形等。
就指向性而言,超心形适合较远距离拾音,心形适合多数情况,无方向性则不适合语言拾音,因为容易引起回授。另外,在会议室内还要根据音箱的布局,来选择指向特性合适的话筒。集中式或半集中式布局的扩声系统,话筒的指向特性应为心形或超心形;分散式布局的扩声系统,一般应选择心形话筒,如果话筒距扩声音箱较远,而厅堂混响时间不是过长,亦可选择无方向性话筒;当声源十分贴近话筒时,可使用技术指标消除近讲效应的近讲心形话筒。
就话筒的频响特性而言,往往静态技术指标稍低而瞬态特性好的话筒,要比静态技术指标稍高而瞬态特性差的话筒更好一些。另外,从低频到高频频响特性均匀、平滑的话筒比某一频段突出的话简要好,因为突出的部分也是容易引起啸叫的部分。
此外,钝重的口声往往由于话筒过近而被过分加重。当然,可以用电子校正(在传声电路中)来补偿,这对于音频太低的口声没有影响,但对于前后的移动有限制,发话人与话筒的距离必须保持恒定,否则低频成分会有变化,而直达声与混响声(在音响状态“活跃”的声场中)之间的比率也会发生变化。
在6000—9000Hz之间大量出现峰值的话筒,会使带咝咝音的口音变得齿音更重。当然,也可用电子方法校正,但要付出在峰顶带来死点的代价。因此,会议室一般没有必要用高质量的话筒,具有平滑响应的话筒就可以了。就话筒的内部构造类型而言,一般会议室扩声以往选用动圈式话筒。近年来,随着会议桌子的加大、加宽,现在多数选择电容式鹅颈话筒。这样,在会议桌比较宽时,不至于被讲话者推到桌边而拾取不到声音。另外,电容话筒的话筒头比较小,不至于遮住讲话者的面部也是被选择的原因之一。
综上所述,除特殊要求外,会议室一般推荐选用频率响应宽,频响传输特性均匀、平滑、失真度小的电容式鹅颈心形话筒。
2、话筒的摆放
会议室的话筒摆放一般分为桌面摆放与话筒架摆放两种。在桌面上摆放话筒时,要注意讲话者嘴部与话筒中心的夹角和距离,最好使话筒的中心轴线对准讲话者的嘴部,这时话筒输出的频响特性最佳;嘴部偏离中心轴线越远,频响特性越差,高音损失越严重,且话筒的输出电压也会减少。一般心形话筒,嘴部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在450范围以内是合适的。
会议室讲话时,为了提高语言清晰度,话筒距嘴部以20—30cm为宜,太近,则易出现低频喷口音,影响声音的清晰度,太远,话筒又拾取过多的反射声与混响声,容易引起啸叫。此时,如果调音台推得太小,则声音响度达不到要求,听众听不清讲话内容,推得太大又容易啸叫。所以,摆放话筒时准确估计讲话者的讲话距离至关重要。
当有多人讲话,需摆放多个话筒时,应使话筒之间的距离大于声源与话筒距离的3倍(即满足3:1原则),以减小信号相加时产生的相位干涉现象。
当一个人讲话,需要用两个或多个话筒进行拾音时(例如做报告),要将两个或多个话筒尽量靠近,并保持每个话筒到声源(讲话者嘴部)的距离尽量相等,以免信号相加时产生相位干涉现象。此时,特别要注意话筒相位要一致。以两支话筒为例,如果两支话筒拾音还没有一支话筒音量大,则说明两支话筒反相,此时,需将一支话筒的相位进行调整,一般来说,问题出在话筒线上,只要将一支话筒的接线调整过来即可。话筒架摆放时,因为很多话筒架是三角支架,所以安装上话筒后,要让话筒的重心投影落在某一个支脚上,另外,安装话筒的活动杆不要抽得太长,以免话筒重心超出支架范围以外而倾倒。
3、话筒的试音
因为会议室的特殊性,多数情况下不可能让讲话者亲临会场试音(例如领导讲话),所以只需按正常人的音量调好即可,尽量做到让讲话者的第一句话就达到音量适中(声音大小适中又不啸叫),但又要留有足够的调节裕量。但如果话筒很多时,调音员需要在调音台和话筒之间进行反复的调、试,很麻烦且效率不高。
这里有一个小窍门,就是将话筒摆好以后,将所有话筒的调音台推子放在最低,增益旋纽调在最小处,然后将功放调到平常使用的适当位置,将调音台主输出推至0dB处,然后将某一路话筒的对应推子推至该路最高电平处(一般调音台为10~12dB),再缓慢调节调音台上该路话筒的增益旋纽,并仔细监听声音,直到听到有轻微的啸叫声时,即将旋纽往回退3dB,然后再将该路推子拉回到0dB处。这样,该路话筒就能既保证讲话者有足够的音量响度表现,又不至于引起啸叫,当讲话者声音较小时,又有足够的裕量(13dB)可供调整。同样处理其他话筒即可。这样调整以后,同时打开多支话筒也不会引起啸叫。 |